Skip to main content

Promise

相比于回调函数, Promise 解决了 “回调地狱” 和 “信任问题” 等痛点, 并且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 在现代前端开发中, Promise 几乎成了处理异步的首选(虽然还有更方便的 async/await, 逃). 这篇文章从 Promise 的思想和运行机制入手, 深入理解每个 API, 最后手写一个遵循 Promise/A+ 规范的 Promise 来.

异步方式

JavaScript 异步方式共有有下面六种.

  • 事件监听

  • 回调函数

  • 发布/订阅

  • Promise

  • 生成器

  • async/await

回调函数

面试中被问到 回调函数 有什么缺点, 相信你一定不假思索地回答 回调地狱. 的确如此, 当我们需要发送多个异步请求, 并且每个请求之间需要相互依赖时, 就会产生回调地狱.

前段时间写了一个天气微信小程序 Natsuha, 它获取天气的逻辑大致如下(当然真实场景复杂的多).

  • 首先要获取用户的经纬度 (接口 A)

  • 根据经纬度反查城市 (接口 B)

  • 根据城市拿到相应的天气信息 (接口 C)

按照回调的方式去处理这个逻辑, 大致会写成下面的样子:

ajax(A, () => {
// 获取经纬度
ajax(B, () => {
// 根据经纬度反查城市
ajax(C, () => {
// 根据城市获取天气信息
})
})
})

看起来很丑陋不是吗?相信大家对回调函数的缺点大致都了解, 这里就不展开, 只做个总结.

  • 代码逻辑书写顺序与执行顺序不一致, 不利于阅读与维护.

  • 异步操作的顺序变更时, 需要大规模的代码重构.

  • 回调函数基本都是匿名函数, bug 追踪困难.

  • 回调函数是被第三方库代码(如上例中的 ajax )而非自己的业务代码所调用的, 造成了控制反转(IoC).

简单谈一谈 控制反转, 《你不知道的 JavaScript (中卷)》把回调函数的最大缺点归结为 信任问题. 例子中 ajax 是一个三方的函数(你完全可以把它想象成 jQuery 的 \$.ajax()), 我们把自己的业务逻辑, 也就是将回调函数 交给了 ajax 去处理. 但 ajax 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个黑盒, 如果 ajax 本身有缺陷的话, 我们的回调函数就处于危险之中, 这也就是所谓的“信任问题”.

不过 Promise 的出现解决了这些缺点, 它能够把控制反转再反转回来. 这样的话, 我们可以不把自己程序的传给第三方, 而是让第三方给我们提供了解其任务何时结束的能力, 进而由我们自己的代码来决定下一步做什么.

何为 Promise

《你不知道的 JavaScript (中卷)》举了一个例子:

我在快餐店点了一个汉堡, 并支付了 1.07 美金. 这意味着我对某个值(汉堡)发出了请求.

接着收银员给我一张 取餐单据, 它保证了我最终会得到汉堡, 因此 取餐单据 就是一个 承诺.

在等待取餐的过程中, 我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 比如刷刷推特, 看看 996.icu 今天又涨了多少 star. 之所以我可做点儿其他的事情, 是因为 取餐单据 代表了我 未来的 汉堡. 它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汉堡的 占位符. 从本质上来讲, 这个 占位符 使得这个值不再依赖时间, 这是一个 未来值.

终于, 我听到服务员在喊 250号前来取餐, 我就可以拿着 取餐单据 换我的汉堡了.

但是可能还有另一种结果, 在我去取餐时, 服务员充满抱歉的告诉我汉堡已经售罄了, 除了愤怒, 我们还可以看到 未来值 可能成功, 也可能失败.

Promise 基础知识

Promise 的生命周期

每个 Promise 都会经历一个短暂的生命周期:先是处于 进行中 (pending), 此时操作尚未完成, 因此它也是 未处理 (unsettled) 的;一旦异步操作执行结束, Promise 变成 已处理 (settled) 状态, 此时它会进入到以下两个状态中的其中一个:

  • Fulfilled:Promise 异步操作成功完成

  • Rejected:由于程序错误或其他原因, 异步操作未能成功完成

Promise 构造函数

Promise 本身是一个构造函数, 它接收一个叫做 executor 的函数, 该函数会被传递两个名为 resolve()reject() 的函数作为参数. resolve() 函数在执行器成功时被调用, 而 reject() 在执行器操作失败后被调用. 看下面这个例子.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promise = (path) =>
// 执行器接收 resolve() 和 reject() 作为参数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fs.readFile(__dirname + '/' + path, 'utf-8', (err, data) => {
if (err) {
// 失败时调用 reject()
reject(err)
return
}
// 成功时时调用 resolve()
resolve(data)
})
})

Promise 的 then 方法

then() 方法接收两个函数作为参数, 第一个作为 完成 时的回调, 第二个作为 拒绝 时的回调. 两个参数均为可选, 因此你可以只监听 完成, 或者只监听 拒绝. 其中当第一个参数为 null, 第二个参数为回调函数时, 它意味着监听 拒绝. 在实际应用中, 完成拒绝 都应当被监听.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success')
})

// 监听完成和拒绝
promise.then(
(res) => {
// 完成
console.log(res)
},
(e) => {
// 拒绝
console.log(e)
},
)

// 只监听完成
promise.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 第一个参数为 null 时意味着拒绝
promise.then(null, (res) => {
// 完成
console.log(res)
})

Promise 还有两个方法分别是 catch()finally(), 前者用于监听 拒绝, 后者无论成功失败都会被执行到. 链式调用显然可读性更高, 所以我们推荐下面这种写法.

promise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catch((e) => {
console.log(e)
})
.finally(() => {
console.log('无论成功失败都会执行这句')
})

Promise 链式调用

每次调用 then() 或 catch() 方法时都会 创建并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只有当前一个 Promise 完成或被拒绝后, 下一个才会被解决.

看下面这个例子, p.then() 完成后返回第二个 Promise, 接着又调用了它的 then() 方法, 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一个 Promise 被解决之后才会调用第二个 then() 方法的 then().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42)
})

p.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42
}).then(() => {
console.log('可以执行到') // '可以执行到'
})

将上述示例拆开, 看起来是这样的. 调用 p1.then() 的结果被存储到 p2 中, p2.then() 被调用来添加最终的 then().

le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42)
})

let p2 = p1.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p2.then(() => {
console.log('可以执行到')
})

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看一下链式调用. 下面是获取城市天气的场景:我们首先需要调用 getCity 接口来获取 城市id, 接着调用 getWeatherById/城市id 来获取城市的天气信息. 首先用 Promise 封装一个原生 Ajax. (敲黑板, 面试可能要求手写)

const getJSON = function (url) {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const handler = function () {
if (this.readyState !== 4) {
return
}
if (this.status === 200) {
resolve(this.response)
} else {
reject(new Error(this.statusText))
}
}
const client = new XMLHttpRequest()
client.open('GET', url)
client.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r
client.responseType = 'json'
client.setRequestHeader('Accept', 'application/json')
client.send()
})

return promise
}

const baseUrl = 'https://5cb322936ce9ce00145bf070.mockapi.io/api/v1'

通过链式调用来请求数据, 最后别忘了捕获错误.

getJSON(`${baseUrl}/getCity`)
.then((value) => getJSON(`${baseUrl}/getWeatherById/${value.cityId}`))
.then((value) => console.log(value))
.catch((e) => {
console.log(e)
})

捕获错误

当 then() 方法或者 catch() 方法抛出错误时, 链式调用的下一个 Promise 中的 catch() 方法可以通过 catch() 接收这个错误. 侧面来讲, 异常不一定只发生在 Promise 中, 还有可能发生在 then() 或者 catch() 中.

le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42)
})

p1.then((value) => {
throw new Error(' `then()` 错误')
}).catch((e) => {
console.log(e.message) // ' `then()` 错误'
})

不仅 then() 可以抛出异常, catch() 也可以抛出的异常, 且可以被下一个 catch() 捕获. 因此, 无论如何都应该在 Promise 链的末尾留一个 catch() , 以保证能够正确处理所有可能发生的错误. 看下面这个例子.

le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hrow new Error('执行器错误')
})

p1.catch((e) => {
console.log(e.message) // '执行器错误'
throw new Error(' `catch()` 错误')
}).catch((e) => {
console.log(e.message) // ' `catch()` 错误'
})

Promise 链的返回值

Promise 链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从一个 Promise 传递数据给下一个 Promise, 通过完成处理函数的返回值, 来将数据沿着一个链传递下去. 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function task()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task')
}, 1000)
})
}

task()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return 'taskB'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return 'taskC'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throw new Error()
})
.catch((e) => {
console.log(e)
return 'taskD'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如上图所示. 我们知道, 每次调用 then() 或者 catch() 都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通过指定处理函数的返回值, 可以沿着一个链继续传递数据.

因此第一个 then() 将 'taskB' 作为下一个 then() 的参数传递下去, 同样第二个 then() 将 'taskC' 作为第三个 then() 的参数传递下去.

而第三个 then() 里面抛出一个异常, 上面说到处理函数中的抛出异常一定会被后面的拒绝处理函数捕获, 所以 catch() 里能够打印出上一个 then() 的错误.

别忘了 catch() 返回 'taskD' 也可以被最后一个 then() 捕获.

其他构造方法

Promise.resolve() 和 Promise.reject()

Promise.resolve() 和 Promise.reject() 类似于快捷方式, 用来创建一个 已完成已被拒绝 的 promise. 此外, Promise.resolve() 还能接受非 Promise 的 thenable 的作为参数, 也就是所谓 拥有 then 方法的对象.

// p1 和 p2 等价
cons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ject('Oops')
})

const p2 = Promise.reject('Oops')

// p3 和 p4 等价
const p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Oops')
})

const p4 = Promise.resolve('Oops')

而对于 Promise.resolve(), 它还能接收一个非 Promise 的 thenable 作为参数. 它可以创建一个已完成的 Promise, 也可以创建一个以拒绝的 Promise.

let thenable1 = {
then(resolve, reject) {
resolve(1)
},
}

let p1 = Promise.resolve(thenable1)

p1.then((value) => console.log(value)) // 1

let thenable2 = {
then(resolve, reject) {
reject(1)
},
}

let p2 = Promise.resolve(thenable2)

p2.catch((reason) => console.log(reason)) // 1

Promise.all()

该方法接收单个迭代对象(最常见的就是数组)作为参数, 并返回一个 Promise. 这个可迭代对象的元素都是 Promise, 只有在它们都被解决, 所返回的 Promise 才会被解决.

  • 当所有的 Promise 均为完成态, 将会返回一个包含所有结果的数组.

  • 只要有一个被拒绝, 就不会返回数组, 只会返回最先被拒绝的那个 Promise 的原因

le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42)
})
let p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ject(43)
})
let p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ject(44)
})

let p4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45)
})

// 全部完成, 返回数组
let p5 = Promise.all([p1, p4])
p5.then((value) => console.log(value)) // [42, 45]

// 只要有一个出错, 就不会返回数组, 且只会返回最先被拒绝的那个 Promise 的原因
let p6 = Promise.all([p1, p2, p3, p4])
p6.catch((value) => console.log(value)) // 43

Promise.race()

该方法同样接收单个迭代对象(最常见的就是数组)作为参数, 不同的是, 该方法只要检测到任意一个被解决或拒绝, 该方法就会做出响应. 因此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把 请求接口 和一个 setTimeout 进行竞逐, 如果 setTimeout 先做出响应, 就证明这个接口请求超时.

const p = Promise.race([
fetch('/some-api'),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reject(new Error('请求超时')), 3000)
}),
])

p.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catch((reason) => {
console.log(reason)
})

Promise.any()

Promise.any() 接收一个 Promise 可迭代对象, 只要其中的一个 promise 成功, 就返回那个已经成功的 promise. 如果可迭代对象中没有一个 promise 成功(即所有的 promises 都失败/拒绝), 就返回一个失败的 promise 和 AggregateError 类型的实例. 本质上, 它与 Promise.all() 相反.

const pErr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ject('总是失败')
})

const pSlow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500, '最终完成')
})

const pFast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100, '很快完成')
})

Promise.any([pErr, pSlow, pFast]).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很快完成
})

Promise.allSettled()

它方法返回一个在所有给定的 promise 都已经 fulfilled 或 rejected 后的 promise, 并带有一个对象数组, 每个对象表示对应的 promise 结果. 与 Promise.all() 相比, 只要所有的 promise 都完成即可, 不关心成功还是失败.

const promise1 = Promise.resolve(3)
cons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ject, 100, 'foo'),
)
const promises = [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allSettled(promises).then((results) =>
results.forEach((result) => console.log(result.status)),
)

Promise 的局限性

看起来 Promise 很美好, 解决了回调函数的种种问题, 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 一旦创建一个 Promise 并为其注册完成/拒绝处理函数, Promise 将无法被取消.

  • 当处于 pending 状态时, 你无法得知当前进展到哪一块

  • 因为 Promise 只能被决议一次(完成或拒绝), 如果某些事件不断发生, stream 模式会更合适.

  • 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 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 不会反应到外部.